清晨六點半,城市尚未完全蘇醒,老陳的腳步聲已準時在濱江步道響起。這位六旬退休教師,用十年如一日的晨跑,詮釋著體育最樸素的意義。他的節(jié)奏不快,但每一步都穩(wěn)扎穩(wěn)打。路過籃球場

清晨六點半,城市尚未完全蘇醒,老陳的腳步聲已準時在濱江步道響起。這位六旬退休教師,用十年如一日的晨跑,詮釋著體育最樸素的意義。
他的節(jié)奏不快,但每一步都穩(wěn)扎穩(wěn)打。路過籃球場時,幾個年輕人在激烈對抗;轉(zhuǎn)角空地上,太極隊伍動作舒緩。老陳是他們熟悉的風景——那個永遠按自己節(jié)奏前進的步行者。
“您這速度,不算跑步吧?”有新來的跑友問。老陳擦擦汗: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配速。重要的是,我在移動,在前進?!笔觊g,他見證了這條步道從冷清到熱鬧,見證了無數(shù)人加入運動的行列。他常說:“我們這些步行者,是城市蘇醒的第一批見證者?!?/p>
體育于他,不是競技,而是生活方式。那雙磨平鞋底的運動鞋,記錄著八千多個清晨。沒有獎牌,沒有喝彩,只有汗水滴落時內(nèi)心的充實。七點整,老陳完成五公里,做拉伸時遇見剛到的鄰居?!暗任沂旰笸诵?,”鄰居說,“也要像您這樣?!?/p>
老陳笑了。他知道,又一個步行者即將加入這場與自己的漫長對話。體育的真諦,或許就藏在這日復(fù)一日的堅持里——不是超越誰,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。